早在朱棣攻入南京之前,朱棣的谋士,赫赫有名的布衣宰相姚广孝对准了皇帝,千叮咛万嘱咐。
千万不能杀了方孝孺,他是天下士人的领袖。
若方孝孺死,天下读书种子绝矣!
若方孝孺这样的人不能承认你,那你永乐大帝在士人的心,永远都是篡位!
在紫禁城的大殿,朱棣恳求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。
方孝孺一身孝衣,为建帝戴孝,怒斥朱棣。
在朱元璋所有儿子,朱棣的性格最像朱元璋,你若不能为我所用,必杀之。
但是面对方孝孺,朱棣竟然耐着性子,温和的劝解。
最后说道口干舌燥,也没有口出恶言,只是说,先生这是我的家事,请您为我起草诏书。
然而方孝孺只给他写了几个大字,死即死,诏不可草。
朱棣强忍心的怒气,问他,你不怕死吗?不怕诛九族吗?
所以,后来有了世人耳熟能详的那句话,你杀我十族有何妨?
朱棣再也忍不住了,朱家人都是暴脾气。
朱棣诛了方孝孺十族。
当着方孝孺的面,把他的亲人,门生,故旧全部杀掉。
方孝孺始终默默流泪,那摆在他面前为朱棣起草登基诏书的纸笔,始终没有动过。
杀了七天,在杀死整整847(也有说873)人之后,方孝孺慷慨赴死。
按照后世的观点,在感叹他的刚烈和忠诚之余,也要说一声愚蠢。
为了心的君臣大义,连累了百多人,值得吗?
可是在这个时代,真正的读书人,真正的士大夫眼,值得!
你可以说这种行为愚蠢,但必须要敬佩。
这种精神,正是我们这个民族传承千年屹立不倒的士大夫精神。
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,在无数次外敌入侵,铁蹄蹂躏华夏大地的时候,我们的传承才没有断绝。
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,在一次次北方南下的时候,我们的国家民族才会面对杀戮,毅然决然的反抗不止。
这种精神或许不被人理解,但却不能缺失,它也不会缺失,千年以来它已经浸透到我们天生的基因和血液之。
从魏晋名士到衣冠南渡,从盛唐风华到大宋无双。
这种精神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天祥,是背着少帝跳海的陆秀夫。
是崖山十万投海而死的军民百姓。
是坚守北京的于谦,是刚正不阿的海瑞,是大明未有投降之典史的阎应元。
是江阴,扬州,嘉定的百姓。
是史可法,是目不识丁的李定国。
是后世在日寇铁蹄下无数的仁人志士。
是为国家,粉身碎骨却连名字都沉没在历史长河的壮士。
这种精神,叫名节。
这种精神,叫大义。
这种精神,叫不屈。
纵然在浩荡的历史,历史上也有数不清的人败类,例如东林党那些跪在南京城外,迎接皇清的无耻人。
但是,有着这种精神的大儒,如同银河浩瀚的星海,连绵不绝,照耀着我们生长,并且热爱的人间。
瞬间,朱允熥的脑闪过无数思绪。
脑那些对于儒家和读书人的轻蔑,在脸上化为郑重。
他肃穆的整理下衣冠,摘下头上的亲王帽子。
低头,用最为谦卑的弟子礼行礼。
“熥,能得先生教诲,大幸也!”
“能为先生弟子,熥,荣幸之至!”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