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待封赏的日子是无聊且乏闷的,没了之前的紧张气氛,整个北大营都显得懒散散的。
黄慎心中倒是不急躁,每日间在营中跑跑步,写写字,也算是一段安静时光。
这日,黄慎得了禀告,说是有位朱寿公子来见。
黄慎丢下手中纸笔,出去迎接。
朱寿见了黄慎,大为开心,道:“恭贺黄兄,凯旋而归。”
黄慎迎上去,道:“朱兄消息倒是灵通,打跑了鞑靼人,是我大明的幸事。”
哈哈哈……
进了营帐,朱寿道:“黄兄,今日我来,主要是为了兑现我的诺言,请你去北平城中大喝,不,大吃一顿。”
黄慎谢绝了朱寿了好意,道:“军营重地,还得留守看着,恐怕出不去。”
朱寿道:“来之前我可打听过了,大军在此已经休整了数日时间,黄兄,这次,你可得给我个机会。”
黄慎苦笑,果然是有备而来。
最终,黄慎带着老黑与朱寿走出北大营。
后面,虎大一直好奇的看着老黑,觉得他身上的煞气又多了几分。
“老黑是吧?这次,听说你杀了不少鞑靼人?”虎大问。
老黑转过头,看了一眼虎大,冰冷的点点头。
其实,老黑并不是讨厌与人交流,而是,这种冷漠是他的一种自我保护。
虎大姗然一笑,其实,他也很想上阵杀敌,可是,注定是不可能的。
前头,朱寿当起了解说员,与黄慎说着这座百年古城北平城的历史传奇。
当年,成祖皇帝不顾百官反对力主将大明朝京师搬至此处,开启了大明朝君王死社稷,天子守国门。
“当年的成祖皇帝确实英勇,五征草原,异族军队不敢掠其锋芒。”
后面,黄慎没有再说,再说,就说到大明朝的痛楚了。
朱寿好似也明白,明朝精锐军队尽数丧失殆尽,还差些让异族军队攻进北平城。
“这次与鞑靼人作战,黄兄,你觉得我大明军队如何?有没有当年风采?”朱寿问道。
黄慎摇头。
“当年的明军可以称得上无敌,今日,有着军队样子就不赖了。”
这也是黄慎此行最感慨之事,军中争斗颇多,诸多将领只是想着自己的利益,不顾其余人死活。
“陕西督学杨一清呢?他不是才学兼备?”
黄慎点头。
“杨一清能力确实出众,能文能武,能够顾全大局,日后,定能够成为我大明柱石。”
朱寿点头。
这一次,他也是看了奏折也才知道,陕西出了这么一号人物,先是救援大营,避免了辎重被劫掠,后又挽救了整个战局。
要说此战功劳,这位杨一清当仁不让。
不过,他又是擅自出兵,有罪,有功,真是让人头疼。
这几日,要不是为了纠结这件事,封赏早就下来了。
“但愿如此。”
有如此人物,是他朱厚照的幸事。
“我观黄兄的阙山卫,令行禁止,有着强军之态,又数番经历苦战,应该算得上精锐了吧?”
朱寿就不信了,他的治下,连支像样的军队都没有。
黄慎笑笑。
“阙山卫,一卫之兵,不过寥寥千人,此战又折损颇多,就算再精锐又能如何?”
大明国军队太多了,一支阙山卫在其中微不足道。